爱体育- 爱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遂宁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实引客入遂产业支撑的决定
2025-08-16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坚定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举措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必将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趋势,坚持文旅体“打头阵”,在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行动中持续舞好引客入遂大旗,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做实引客入遂产业支撑,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习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媒、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坚持大抓引客入遂、重抓吸引力建设,强化创新、发挥创意,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体产业体系,推动文旅体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坚定不移推进遂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6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深度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效应进一步凸显,“一壶舍得酒、半城观音湖”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7年,全市文旅体发展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业态多元、品质高端、绿色智慧的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旅游总花费达到300亿元。到2030年,全市文旅体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吸引力、供给力、竞争力全面提升,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体育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建设特色旅游城市为统揽,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统筹船山区、安居区和市直园区功能定位,提升中心城区在全市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演艺、赛事、展会经济。鼓励各县(市)立足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创意旅游,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人气爆点场景,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道路。支持射洪市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影视文旅,支持蓬溪县重点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支持大英县重点发展盐康养、影视文旅。
(二)强化资源整合。用好山明水亮的自然禀赋和崇德向善的文化特色,以文脉、山脉、水脉等为经络,整合观音湖、灵泉寺、广德寺、子昂故里、黄峨古镇、海龙凯歌、中国死海、高峰山等文旅资源,推动景区景点串珠成线,提升魅力遂宁精品旅游线路品质。盘活文旅体低效闲置场馆资源,以市场化配置方式引进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提升使用效能,培育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强与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联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涪江诗画长廊,打造成渝中部巴蜀文化交汇交融典范。
(三)完善基础设施。落实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加强智能化、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提升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功能,合理布局自驾车、旅居车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升“快旅慢游”通道通达度和辨识度,加快遂安城市大道、遂射快捷通道建设,完善环湖路、农环线等旅游公路标志标识信息指引体系,强化特色元素展示,打造动态画卷。提升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驿站、充电桩、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低空起降场、客运码头等项目规划建设,完善旅游航线航道网络。严格安全准入标准,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关键设施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四)打造继成渝之后的演艺赛事第三城。规划建设涪江演艺中心,引育高能级、高水平演艺活动周期性常态化举办。高质量举办S2N水上音乐节、马拉松等“观音湖”系列演艺赛事,做出品牌效应、形成规模效益。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艺空间,支持各类社团、演艺经纪等引入话剧、歌舞剧、脱口秀、相声等表演。坚持正确方向,对标省级及以上艺术奖项评选标准,创新发展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推出一批具有巴蜀风采、斗城风韵的精品力作。积极发展杂技、川剧、清音等本土特色演艺。加快建设集训练、比赛、体验等于一体的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布点建设一批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空间,主动争取承办国省级重大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赛事。深化赛事与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五)建设全省影视产业副中心。规划建设“遂宁新视界”视听产业园,成立影视产业发展联盟,完善“拍在遂宁”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支持大英县提升影视城整体运营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场景营造、影视配套,打造西南影视梦工厂。支持射洪市整合利用朝月集、3536三线城等文旅街区、工业遗址打造拍摄基地。加快提升影视片场、舞美设计、影视制作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用好热点影视流量,包装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线路,促进影视场景变消费场景。加大影视人才培养力度,吸引一批德艺双馨、影响广泛的影视人才参与遂宁影视产业发展。坚持弘扬正能量,推出更多高质量“遂宁摄制”“遂宁出品”影视精品创作。
(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观音湖旅游度假区整体提升行动,以全时理念丰富旅游要素,以全业理念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集聚、业态提升、服务提质。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建设“观音湖未来水世界”。以“一江两岸四岛”为核心,打造出门可达的水上运动基地、随处可见的滨水消费场景、沉浸可感的近水文旅环线、人人可享的亲水健康乐园,持续擦亮“内陆滨海城市”底色。强化周边景区整体联动,加快培育核心旅游产品,以爆款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
(七)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机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加大百福院、毗卢寺、陈子昂读书台、宝梵壁画、金仙寺等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卓筒井和泰安酢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持续开展桃花河遗址考古发掘,规划建设集保护展示、考古发掘、研学社教、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遗址公园,支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文博场馆增强旅游功能,推动四川宋瓷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积极培育开发文创市集、文物研学、青少年综合实践等多元业态,打造剧情演绎、考古体验等互动场景。加快发展“工厂游”,用好蓬基井、102仓库等,实施一批工文旅融合项目。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支持民俗、节庆、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高质量举办灯会、节会、庙会、游演等活动,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民俗文化标识。支持牛角沟村、龙垭村等红色教育基地改造升级,强化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提升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水平。
(八)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景区化水平,实施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整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探索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的乡村全要素品质化产业链。围绕多业态集聚、多场景应用,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田园康养等乡村旅游业态,推动“农环线”加快向“旅环线”转变。
(九)做强城市营销矩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结构更优化、功能更完善、品质大提升。实施“一壶舍得酒、半城观音湖”城市品牌整体营销行动,擦亮“跟着演出游遂宁”“跟着赛事游遂宁”“跟着影视游遂宁”等系列品牌。积极参与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推进以杂技为代表的文化出海。加强与国内大型线上运营商、线下旅行社合作,精准开拓客源市场,策划组织系列主题性宣传推广活动。优化营销机制,坚持市级统筹、县级分销,共同推出文旅线路、产品和攻略,全面提升“天府旅游名县”知名度。开展本地促游活动,实施城市推荐传播行动,形成“遂宁人游遂宁、遂宁人爱遂宁”的广泛共识,营造“人人争当体验师、个个都是宣介官”的良好氛围。
(十)做大做优“三大经济”。规范发展夜间经济。坚持动静分区合理、居住营业互不影响,统筹优化夜间经济发展布局,推动夜下仁里、鼎盛国际、遂州拾光、经开1958、安居时光里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提档升级,培育具有遂宁特色的地标性夜间经济品牌。增加夜间消费供给,加快开发丰富“夜食、夜游、夜娱、夜购、夜健”业态。积极发展周末经济。鼓励商场、景区、餐饮住宿跨界合作,联动开展周末优惠促销活动。支持发展业态丰富、时态饱满的周末跳蚤集市。实施公共消费服务空间周末延时开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公共交通周末弹性供给,加大周末重点线路、高峰时段交通运力投放,加密运行频次。加快发展假日经济。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春游赏花季、嗨夏玩水季、金秋郊游季、邀您来过年“一年四季遂宁游”为轴线,策划打造节假日品牌活动。提升特色餐饮品牌知名度,增强遂宁美食吸引力。坚持以特色引客、活动留客,聚焦游客“情绪价值”,加强文旅体消费多元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低空经济、票根经济,打造消费创新场景、品质场景、人气场景,提升莲宵、桃子龙、川中大乐、花锣鼓等民俗节目质量,挖掘送蛴蟆、新春大庙会等民俗活动,举行元旦跨年夜、春节大游演等活动。丰富提升“遂心礼”特色旅游商品内涵和质量。
(十一)强化科技赋能。抢抓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强化与省内城市协同发展,推动一批文旅体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商圈、公共文化场所、公共体育场馆完善智能导览、智能支付、智能监控等功能。依托“城市大脑”,建好文旅体综合服务平台,用好“一码游遂宁”等智慧文旅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文旅服务信息,强化资讯查询、预约预定、出行参考等服务。推动“空地网”智慧体系建设,强化大数据在游客画像、客流监测、市场分析等方面运用,动态调整服务方式,优化提升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鼓励企业研发运用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扩大智慧旅游供给。
(十二)优化市场环境。全力维护规范有序、公平宽松的市场秩序,加强文旅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跨部门投诉举报和执法协作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健全信用监管机制,依托“信用通”平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风险预警分类监管。健全涉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加强涉旅网络舆情引导处置。推进文旅体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推进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强化文旅体领域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十三)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建立文旅体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聚焦演艺经纪、视听产业等领域,引进一批文旅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乡村文旅企业。多措并举盘活存量文旅体项目,推动在“二次创意”中焕发新活力。做大做强国有文旅体企业,加快向体、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支持遂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按照市场化原则,聚焦投资、建设、运营,采取统一运营资源、统一打造品牌、统一运作资本的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重点文旅体企业库,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十四)精准要素保障配置。按照“政策强链、融合延链、要素补链”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引客入遂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支持激励,建立文旅体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推动多元化项目投资,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支持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文旅体企业、项目,增加信贷投放。将重大文旅体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鼓励利用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根据规划发展文旅体产业,支持利用低效闲置建筑物、腾退宅基地等建设文旅体项目。加大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力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招引自主权。支持在遂高等学校加强文旅体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留遂就业率。
(十五)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符合条件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市场化开放和社会化运营,鼓励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和品牌运营。提高文艺院团创演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市川剧团改革,联合国有文旅企业组建集创作、生产、表演、营销为一体的演艺公司。推行“剧目共创、人才共育、市场联拓”协作机制,提高剧本创作、剧目生产表演竞争力。稳慎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
(十六)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程序申请调整组建市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全市文旅体项目布局、大型活动举办市级联审联批、统筹调度、协同保障、监督约束机制。探索构建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以“效率革命行动”促进作风转变,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终端见效。